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市政府2014—2016年为农服务工作三年方案
年度重点目标计划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单位):
为切实抓好市政府2014—2016年为农服务工作三年方案的实施,现将《市政府2014—2016年为农服务工作三年方案年度重点目标计划》印发给你们,希认真抓好落实。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6月3日
市政府2014—2016年为农服务工作三年方案
年度重点目标计划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市政府为农服务工作三年方案的审议意见》(泰人发〔2014〕5号),更好地推动《方案》的启动和实施,现制定市政府2014—2016年为农服务工作三年方案年度重点目标计划如下:
一、关于解决突出问题推进为农服务。
1.加快推进粮食仓储体系建设。结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强化资源整合,大力推进“危仓老库”改造,新建粮食仓储设施,进一步完善仓储功能,提升管理水平,努力实现仓储设施现代化、储粮科学化、管理精细化。2014年,全市规划建设(或改扩建)6个中心库(三市三区各1个),20个一线收储库;2015年改扩建6个中心库,20个一线收储库;2016年改扩建30个一线收储库。到2016年底,全市粮食收储库点数量保持在100个(每个乡镇至少1个点),有效仓容160万吨,仓房完好率达到100%,现代化仓房比例达到70%。(△粮食局、农委、国土局)
2.加快推进“粮食银行”服务体系建设。面向全市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推出“商品粮银行”服务,商品粮存入“粮食银行”,按照当日挂牌收购价计算,提取储粮款时按贷款利率计算还本付息。2014年,选择泰州国家粮食储备库开展“商品粮银行”试点;2015年,在兴化、泰兴、靖江三市开展试点,采取先在储备粮承储企业试点,后推广到经营企业的模式,建成“商品粮银行”3家;2016年,引导经营企业针对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开展“商品粮银行”存储业务,实现市区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服务全覆盖,在姜堰和高港区建成“商品粮银行”2家。(△粮食局、农发行、供销总社)
3.加快推进粮食烘干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市建立规模适度、运转高效、处理及时的粮食烘干服务体系,确保入库粮食安全存储。2014—2016年,每年建立粮食烘干服务中心20个,配置粮食烘干机80台左右,形成烘干能力3000吨,具体分布为兴化7家,姜堰、泰兴各5家,海陵、靖江和高港各1家。2016年,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粮食烘干机械化水平达到50%,力争形成单季粮食烘干能力36万吨,建成与全市粮食规模生产基本相适应的粮食烘干服务体系。对新购的粮食烘干设备,剔除国家农机补贴其余的部分,海陵、姜堰、高港由市、区两级财政各按50%的比例承担;兴化、泰兴、靖江由各地财政承担,每年年底根据完成情况,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形式适当补贴。(△粮食局、财政局、农委、国土局、供电公司)
二、关于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为农服务。
1.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指导,认真落实政策,完善工作机制,妥善调处矛盾,确保稳步推进。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机制,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形成流转价格增长机制。以市(区)为单位,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公开市场,2014年选择姜堰区作为全市试点,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公开交易市场建设;2015年、2016年逐步在其他各市(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公开交易市场建设。(△农工办、各市(区))
2.推动市区建成区和周边土地流转。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中心城市形象为目标,结合城市规划和建设实际,制定土地流转工作方案,有力推进市区建成区零散地块转为绿地。按照《主城区空(菜)地转绿地工程建设方案》既定的目标和任务,安排资金来源,科学倒排时序,把好土地流转(征用)、违法建设拆除、农作物清除、形象设计、开工建设等关键节点,全力推进工程建设,确保今年年内全面完成任务。(△住建局、发改委、经信委、农委、水利局、国土局、规划局、城管局、财政局、环保局、海陵区、泰州医药高新区)
3.推动市区城市规划区外基本农田达标建设。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畅通河网水系为重点,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整治、集中投入、连片治理的原则,整合各类支农项目和资金,着力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突出“抓高保低”,对市区范围内新通扬运河以北、周山河以南、泰镇高速以东地区,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区域按照标准严格实施,没有项目建设计划的区域按照保灌排、保农机下田的最低要求配套建设到位;新通扬运河以南、周山河以北区域,结合市区路网规划统筹实施。推进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圩区抗灾标准。2014—2016年,共需新建改造排涝站75座、涵闸100座,圩堤加修80公里。2014年计划投入2000万元,新建改造排涝站20座、涵闸25座,圩堤加修10公里。推进农村河道疏浚工程建设,持续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治理。2014—2016年,共需疏浚农村土方1300万方。2014年计划投入5000万元,整治农村河道90公里,疏浚土方120万方,并进行岸坡整治、生态修复及配套建筑物等综合治理。推进灌排配套工程建设,提高灌溉保证率。2014—2016年,共需新建改造灌溉站760座、新建改造衬砌渠道900公里,配套小型建筑物1500座。2014年计划投入1.1亿元,新建改造灌溉站160座,新建改造衬砌渠道280公里,配套小型建筑物300座。推进田间道路工程建设,加快机耕路与乡村公路连接互通,路面净宽不少于3米,路面实现硬质化。2014—2016年,共需新建机耕路220万平米。2014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新建机耕路20万平米。(△水利局、农委、发改委、财政局、相关市(区))
三、关于整合服务力量推进为农服务。
1.加快为农服务组织规范化建设。优化基层农业推广机构的体制机制尤其是公益性服务能力建设,改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条件,加快“五有”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效构建市、市(区)、乡镇(涉农街道)、村(涉农社区)四级农业服务体系,全面贯彻落实以“包村联户”为主要内容的农技推广责任制度。2014年,全市乡镇“五有”为农服务站所(中心)建成率达92%以上,乡镇(区域)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达93%以上;海陵、高港1个以上乡镇(涉农街道),兴化、泰兴、靖江和姜堰1/5以上乡镇,配备或聘用村级农技人员。全市1/3以上乡镇农业推广机构探索经营一定规模的社会化服务。海陵、高港、姜堰三区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共服务试点。2015年,全市乡镇“五有”为农服务站所(中心)建成率达95%以上,乡镇(区域)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达95%以上;全市1/2以上乡镇(涉农街道),配备或聘用村级农技人员。全市2/3以上乡镇农业推广机构经营社会化服务。海陵、高港、姜堰三区研究出台农业公共服务购买名录,并扩大试点范围,在靖江、兴化、泰兴三市开展试点工作。2016年,全市乡镇“五有”为农服务站所(中心)建成率达100%,乡镇(区域)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达97%以上。村级农技人员全面配备或聘用到位。全市所有乡镇农业推广机构开展经营社会化服务,海陵、高港、姜堰三区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公共服务购买和服务机制,并进行实质性运作,其余三市进一步扩大试点。(△农委、农工办、财政局)
2.积极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激发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活力,按照“政府支持、部门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管理、实体支撑、社会参与”的发展思路,鼓励建立农机、植保、育秧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力争到2016年,全市基本建成“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过程覆盖。推进植保社会化服务,2014年,每个乡镇(街道)农技人员至少领办创办1个植保专业合作社,全市累计发展工商注册的植保专业服务组织320个、培育市级示范组织40个,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的服务面积占比达到58%;2015年,新增工商注册的服务组织50个,累计培育市级示范组织100个,50%的行政村要有1个农机植保专业队,全市病虫全程承包防治和“植保+农机”综合服务规模达40万亩次,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群众性联防联控的覆盖率分别提高3个百分点和6—8个百分点;力争到2016年,全市累计发展植保服务组织400个,80%的行政村有1个农机植保专业队,累计培植市级以上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120个,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群众性联防联控的服务面积占比达到80%,基本实现植保服务社会化。其中,农业园区、家庭农场以及高产创建示范方实现专业化统防统治全覆盖,植保服务组织防治面积占全市专业化统防统治总面积的60%以上。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2014年,全市累计发展农机合作社900个以上、培育星级农机合作社30个,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2015年,每个乡镇农机人员至少领办创办1个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农机服务组织作业面积占机械化作业总面积的60%;2016年,每个乡镇农业部门都要建立集农机作业、维修服务、配件供应和机库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机服务组织,每个行政村都要兴办1个农机合作社,全市合作社总数达到1000个以上,其中星级合作社达到100个以上,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农机服务组织作业面积占机械化作业总面积的70%以上。推进农资营销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委和供销总社两个单位的作用,抓好市区营销体系的整合、联合、连锁。2014年,以泰州苏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建立1个市级农药储备及物流配送中心,市区乡镇农技推广站农资经营店基本实行农资连锁经营;2015年,整合和改造市区农资营销渠道及网点,将一些布局合理、经营规模大、信誉较好的农资网点纳入到农资连锁网络,市区农资连锁经营覆盖率达50%;2016年,建立市区镇(乡)级农资连锁店50家和村级农资便利店200家,初步形成以农资连锁企业为核心,镇(乡)农资连锁超市为骨干,村级农资便利店为基础的便捷、安全、高效的农资现代流通网络,市区农资供销网络和连锁经营体系基本建立,并在全市示范推广。(△农委、农工办、财政局、供销总社)
四、关于应用信息平台推进为农服务。
不断创新农业服务方式,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以现有气象信息预警服务平台为主体,以手机短信互动服务为重点,整合其他为农服务平台,形成有利于部门用平台、镇街用平台、社会用平台机制,逐步实现“一个平台、综合应用、多种服务”。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发挥气象信息预警服务平台在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农业技术指导、市场行情、市场预警方面的综合作用。2014年,与软件公司合作,深化气象信息预警服务平台的开发,构建基于web方式满足服务功能的多用户交互式短信发布平台,按照平台用户分层级管理、信息分类、分组别发放的基本框架,联合软件开发公司进行系统开发;建立与三大通信运行商间的数据传输通道,针对电信、移动、联通不同信道实行信息的自动分发;实现信息接收自动回复功能,确保重要信息传输到位,有管理权限的分级用户具有咨询信息的接收功能,便于开展针对性的服务工作。选择一个部门开展试点工作,将为农服务信息通过气象预警服务平台发送。在高港区胡庄镇,海陵区苏陈镇,姜堰区兴泰镇开展综合平台应用试点。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建立乡镇级平台群组,提升服务针对性和服务效率,开展乡镇、村服务对象的信息收集,建立信息库,由乡镇根据实际进行灾害防御指导、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市场行情、市场预警等信息的发送,建立乡镇与服务对象间的信息互动机制,实现信息审核功能,确保信息的安全性。2015年起,总结完善平台,在全市逐步推广应用平台,拓展服务主体,平台受服务主体覆盖面达30%。2016年,平台受服务主体覆盖面达70%。(△气象局、农委、相关市(区))
(注:加△标志的为牵头责任单位)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6月3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