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比去年同期前移2位,创下历史最好成绩
今年以来,随着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等各项政策效应初步显现,供给侧推动力逐步增强,转型升级进展良好,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全市经济顺利实现首季“开门红”。作为最核心的指标,一季度全市GDP增速跃居全省第二位,同比前移2位,取得建市以来最好名次。
4月20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泰州调查队联合公布了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经济发展稳中趋好
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始终是泰州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在“三期叠加”、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都不小,从全国、全省情况看莫不如此,这对泰州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近年来,泰州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补齐服务业“短板”,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在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上,走出一条具有泰州特色的新路子。
无论从建市之初,还是从前几年的情况看,我市的GDP增幅基本保持在四到五位左右徘徊,在沿江八市中也保持在前两位左右,而且多年来成绩相当稳定。然而,进入“十三五”头年的第一个季度,随着“三大主题工作”深入推进,这种情况正悄然改变。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5.86亿元,同比增长9.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增速以0.1个百分点之差屈居全省第二位,比去年同期前移2位。去年一季度,我市GDP增幅位居全省第四,去年全年位居全省第五。
“总体上看,泰州经济走势符合全国、全省经济稳中趋缓的态势,也符合泰州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特征,不过从横向来看,我们的发展势头要好于全省、好于预期、好于周边,部分主要指标增幅在全省位次不断前移,显示出强大的可增长性,十分令人振奋。”市统计局副局长徐龙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通过全力推进“三大主题工作”,打出稳增长、调结构和促转型的政策“组合拳”,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目前成效已初步显现。
有一组数据颇能说明问题: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1.9%,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48.3%,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9.61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前移至全省首位,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两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省第四位、沿江八市第一位,分别比去年全年前移3位、1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63亿元,同比增长20.9%,创2012年以来新高,增幅居全省第二位。
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
“调高调轻调优调强”产业结构在泰州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三大主题工作”,着力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以优质增量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正成为经济领域的‘双子星座’,带动我市制造业结构变轻、变优。”徐龙分析,经过多年苦心经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领域已形成一批带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增长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一季度,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97.69亿元,同比增长13.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42.9%,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其中,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受纬创订单增加的带动而保持快速增长,一季度增长35.2%;仪器仪表制造业因亚星锚链拉动,产值增长18.4%;医药制造业在扬子江药业的拉动下增长17.8%。
随着商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崛起,全市现代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1至2月,全市142家规模以上商务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7.35亿元,同比增长35.9%,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达21.3%,拉动增长4.4个百分点。
从事关长远的投资看,结构正明显趋于优化。今年以来,在“项目大突破”的带动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增势强劲,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改造分别完成投资142.93亿元、235.90亿元,分别增长53.6%、77.2%,远远高于投资增幅。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改造投资分别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2.3%、36.9%,同比分别提升5.1、12.2个百分点。与此相对应的是,高耗能制造业投资的增速和占比都在下降,经济结构变轻变绿将成为大概率事件